行走之礼
第13课 行路礼仪记心中
礼仪纵览
中国式过马路,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,即“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,和红绿灯无关”。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“从众”心理影响,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。“中国式过马路”一经网络传播,立刻引发网友对国民素质和交通安全的讨论。
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,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,将会同相关部门,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、治安、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,不仅仅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。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“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”,记者在“文明天下行”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,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。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,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,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形同虚设。
只要路面上的车流暂时中断,哪怕是面对红灯,行人也是勇往直前。为了快速通过路口,人不让车,车不让人,所以车辆刮蹭行人的事故就经常发生。很多非机动车驾驶员都有从众心理,比如只要有一个带头闯红灯的,后面闯得人就多,如果大部分人都遵守交通规则,即便有人想闯红灯也不好意思。
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,应该好好地想一想,自己是不是“中国式过马路”那群人中的一员。
礼仪学堂
道路是最基本的公众场所,一个人行路时,能不能自觉地遵守行路公德,恰恰反映了他的道德水准。在这平常的走路中,同样包含着一系列的礼仪要求。
遵守交通法规
道路资源是属于所有行路者的,这就要求每个人在使用道路资源的时候,都应该自觉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,这样才能保障道路的畅通和人们的安全。步行时要走人行道,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;通过路口要等绿灯亮时,再看两边没车才通过。
行路要讲究相互礼让
马路上车水马龙、人来人往、比肩接踵,因此要提倡相互礼让。遇到老、弱、病、残、孕,要照顾他们;在人群拥挤的地方,要有秩序地通过;万一不小心碰到了别人,要主动道歉;若是别人碰到了自己,应表现出良好的修养,不可口出恶言、厉声责备,而应该宽容和气地说“慢一点,别着急。”
爱护道路环境
走路时不要边走边吃东西,这既不卫生,又不雅观。肚子确实饿或口渴,可以停下来,在路边找个合适的地方,吃完后再赶路。
礼貌待人
在路上遇到老人让个路;遇到儿童莫拥挤;遇到路人摔倒,上前扶一把;有人掉东西,招呼一下;不小心碰了他人道个歉。
保持正确的走姿
走路的姿势是个人精神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