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课 尊师敬师有讲究
礼仪纵览
开笔礼,是中国传统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,是古代极为隆重的典礼,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。在这一天,学童先听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、最简单的道理,并学读书、写字,然后参拜孔子像,才可以入学读书。这一仪式俗称“破蒙”。
现代学校开笔礼分为以下几个步骤。
正衣冠。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,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。正衣冠是让学童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。
朱砂开智。就是用朱砂在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,寓意着学童从此眼明心明,好读书,读好书。
击鼓明智。目的在于让学童目明耳聪、茅塞顿开、创业建功。
启蒙描红。“启蒙描红”主要是让学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“人”字。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,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,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,要像“人”字那样顶天立地。
启蒙教育。由校长为刚入学的孩子上漫漫求知路上的第一课。
古树下许愿。孩子们将写着自己美好愿望的条幅系在红绳上,挂到古树上,预示着美好心愿将来必将实现。
击鼓明智
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“开笔礼”,是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进行接触,更是在全社会宣传一种尊师重教的思想。近年来,一些学校逐渐恢复消失了很多年的开笔礼仪式,你觉得这样做有必要吗
礼仪学堂
课堂上的尊师礼仪
上、下课时要立正向老师行注目礼,经老师招呼后才可坐下或解散。下课时应让老师先走。
上课迟到要立正喊“报告”,经老师同意才能进教室,并迅速入座。因故早退应举手报告,经老师许可后才能离开教室或活动场所。
课堂提问先举手,经老师同意后才可发问。回答问题要立正,态度要认真,声音要响亮,回答完毕后经老师同意方可坐下。
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。老师的辛苦劳动体现在教学上,我们上课要专心听讲,认真记笔记,不开小差,不做小动作,不看其他书报,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。
要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,不说谎话,不顶撞,不强词夺理,不无理取闹。老师问话要回答,说话要平和、诚恳,要站立好。
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和工作。
问老师问题时,应先举手示意老师。等老师走到身边解题时,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。
办公室里的尊师礼仪
进办公室要喊“报告”,听到“请进”后方可进入。
问老师问题要用“请问”,老师回答后要道谢,说“再见”后再离开。
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