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5章 恐怖的汴京城(2 / 2)

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1914 字 11小时前

在王宁安的构想之中,京城除了政治之外,还要成为金融,商业,服务业的中心,当然他的服务业是大服务业……

随着送餐员受到追捧之后,很多酒楼发现既然可以集中送餐,为什么不能集中采购……很快,另一个行业也繁荣起来,那就是物流配送。

粮食、蔬菜、肉类、鱼虾、鸡鸭……都有人集中采购,然后分配到各个酒楼饭馆。

餐饮业这么搞,其他行业也跟着效仿,什么布匹啊、茶叶啊、瓷器啊、家具啊、锅碗瓢盆啊……越来越多的店铺加入其中,他们只要把采买的内容谈好,就有专门人员负责运送,根本不用浪费功夫,可以专心经营,还能节约成本,当然非常满意。

就拿绸缎来说,一家绸缎行采购20匹绸缎,装不满一驾马车,却也要雇佣一驾马车,有了物流配送之后,可以把三五家的集中起来,一驾马车就送来了。

毫无疑问,效率大大提高。

从京营裁下了四万多人,其中几千人充当送餐员,几千人赶马车,几千人负责搬运物流……很快就发现人员不够用了,居然不得不大肆招工,弥补缺口。

赵祯亲眼目睹之后,简直都不敢相信。

“陈伴伴,这么看来,接下来的裁军也可以做了?”

陈琳咧着嘴,无奈笑道:“貌似是这样的,都是搬运送货的活儿,裁几万厢军,充实进来,一点问题都没有。不但能节约军费开支,还能繁荣市面,给各方提供便利,老奴实在是想不出反对的理由!”

赵祯十分感叹,“没错,军费节约了不少,又给朝廷增加赋税,王卿的本事的确了得!”

在外面逛了大半天,赵祯欣欣然回到了宫中,他显得信心十足,以往提到了变法,都是阻力重重,每一步都是逆水行舟,别提多难了。

可是到了王宁安这里,就显得顺理成章,轻而易举。

赵祯都有点犯糊涂儿,到底王宁安有什么本事,能做到别人干不成的事情,真是咄咄怪事!

为了解决疑惑,赵祯第二天把王宁安叫到了宫中,询问他的看法。

“陛下,其实这事没什么不好解释的,关口就是理不理解京城!”王宁安笑呵呵道。

赵祯一愣,“王卿,你给朕说说看!”

“遵旨!”

王宁安信心十足,向着赵祯解释起来……京城很大,不是一般得大,常住人口就有百万以上,算上流动人口,几乎到了二百万。

这是个什么概念呢?此时的欧洲,人口最多的城市只有几万人,汴梁相当于50个巴黎,甚至比很多国家的全部人口都多!

面对这样庞大的都会,传统的士大夫是无能为力,哪怕是其中的极品韩琦,提到裁军,他也仅仅能想到屯田而已,丝毫不理解这二百万人是什么概念,甚至在他们的印象之中,都觉得这么多的人口是负担,是累赘,如果人少了一点,治理起来保证更容易。这种颇有削足适履情怀的观点,王宁安都无力吐槽了。

你们可知道,这么多的人,是多大的商机?聚集这么多人,多不容易?

唐代的长安也有百万人口,可唐代奉行坊市分离,市场开放的时间有严格限制,晚上还有宵禁。显然,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管理方便。

相比起来,汴梁城更像是后世的都市,各种限制都打破了,可以自由生长,疯狂膨胀!

这么大的都市,岂止是送餐而已,各种物流、货运、家政、环卫、保安……需要的人数,简直是天文数字。

高贵的士大夫不屑于这些琐事,反正他们能雇佣足够的家丁丫鬟,把自己伺候得舒舒服服的,他们从没有想过,大多数的普通市民要适应京城快速的生活,又要照顾家人,需要付出多少辛劳!

急需有人出来,帮着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。

就拿送餐员兴起之后,有人就提出了疑问,既然他们能送餐,能不能帮着普通百姓采购商品;能买东西,能不能帮着打扫屋子院子;甚至有人希望能帮着照看小孩子,省得被拍花子拐走了……

“陛下,臣以为下一步可以开发邮递,家政,幼儿园等项目,进一步安置人员。以臣的估计,光是京城,就能消耗20万劳力,如果长远估计,哪怕50万人,也未必够!”

“而且这些劳动力也要消费,他们又能催生其他的产业……比如城市的卫生、治安、消防……都需要很多的人手,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,让汴京越来越好!”

“陛下,相比别的城市,汴京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,这里有几十万禁军,还有上万的官吏,朝廷的俸禄,每年至少有两千万贯以上,都发在了京城,几乎占了朝廷开支的三成……所以说,京城是全天下货币最充裕的地方。如果还停留在雇佣奴仆,伺候生活的自给自足观念里,这么多的货币,根本发挥不出效果,相反,很多人会把货币囤积起来,变成了死钱,加剧钱荒。”

“假如通过各种服务,把这些钱引导出来,投入市场,能够给几十万人提供生计,带动上百万人安居乐业,给朝廷增加千万贯的商税的收入。”

王宁安发誓,这一次他真的没有忽悠,汴京城就是这么恐怖!